南京在线-最新热点资讯在线同步!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中心

孙庆伟校长在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主旨发言

时间:2024-09-10    来源:    人气:

  编者按:

  2024年9月8日,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会议在西安临潼召开。孙庆伟校长受邀作主旨发言。

孙庆伟校长在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主旨发言

  1974年11月2日,刘士莪老师带领的西大考古师生首次参与了秦陵一号兵马俑坑的发掘。此后,西北大学先后培养了王学理、张仲立、朱思红、段清波、蒋文孝、张卫星等大批杰出校友,长期致力于秦陵的考古学研究。秦汉史、秦汉帝陵、早期秦文化研究的领军学者王子今、焦南峰、赵化成,也曾就读于西北大学。以梁云、李岗、刘瑞、杨武站、孙伟刚、侯红伟为代表的西大学子矢志不渝,薪火相传,目前活跃于秦汉考古学研究一线。

  秦兵马俑考古五十年见证了西大与秦陵博物院历久弥坚的深厚友谊。进入新时代,西大与秦陵博物院先后签署共建了“文化遗产管理综合实习基地”、“秦文明研究院”,并在秦陵博物院举办西北大学考古学科新生开学第一课,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并将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更大贡献。

融魂脉与根脉 由重写而重估

——在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2024年9月8日)

西北大学 孙庆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作为一名考古人,并代表西北大学受邀参加今天的盛会,我深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当我们翻看五十年前的1974年共和国史册,记载了当年两件震撼世界的大事:一件是小平同志代表新中国领导人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向世界发出了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另一件就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发掘秦兵马俑坑,向世人展示了灿烂成熟的中华文明。这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大道上,逐渐汇聚成为新的时代伟力。

  秦兵马俑考古五十年风雨历程,深刻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遍布中华大地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赓续不绝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这一重要论断。作为20世纪世界考古的伟大发现和中国考古百年里程碑之一的秦兵马俑,其历史性贡献或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致力于形塑中华民族向内凝聚、团结统一的历史见证, 打造了展示中华文明的“一扇新窗口”;二是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理论与技术的探索创新,树立了引领中国考古的“一支高标杆”;三是致力于增强文化自信、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力影响力, 搭建了承载新文化使命的“一个大平台”。

孙庆伟校长在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主旨发言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现场

  秦兵马俑考古五十年风雨历程,也真切见证了西大与秦陵博物院长达半个世纪并肩战斗的深情厚谊。1974年11月,西北大学刘士莪教授率考古专业师生,参与了由袁仲一先生主持的兵马俑坑首次全面发掘工作,西大从此也与秦陵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新时代以来,西大与秦陵博物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秦文明研究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遗产保护等方面密切合作,西大文化遗产学院还将“开学第一课”搬到了秦陵博物院。此时此刻,我也十分怀念曾担任过十年秦陵考古队长的西北大学段清波教授,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秦陵考古人接续奋斗、默默奉献,成为了中国考古人勇担中国式现代化考古文博使命的生动缩影,也才有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建设的长足进步。我也借此机会,谨代表西北大学,向长期投身于秦陵及兵马俑考古的前辈和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向关心和支持考古文博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

孙庆伟校长在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主旨发言

  2019年4月18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建“文化遗产管理综合实习基地”签约暨开班仪式

推荐文章

公众号